依時間篩選
依時間篩選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熱門標籤
【2025地球日——願世界充滿愛】 文:Mandy Lu

議題與行動
2025.04.30
【2025地球日——願世界充滿愛】
你知道4月有個大日子嗎?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其實也就是大家一同愛地球行動。不僅僅是愛著地球母親,我們也同樣能夠愛著世界上的所有存在——其他動植物其實就像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讓愛傳遞出去。不論你我他或牠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愛著世界任何一切的同時,也能夠讓愛回歸到自身身上。為地球我們有許多環保行動能夠執行:減塑生活、減少物質垃圾、尋找替代、重複使用等等行動都是珍惜這世界的一件好事。而我們守護生存之地的同時,也是守護著動物生存的棲息地。我們還能夠為動物們發聲,替牠們爭取天性自由、被善待的福祉待遇、改善現有的困難處境,尋找人類與動物友善共存的未來機會。對世界溫柔並不難,我們投入的每一份愛,都是讓地球邁向友善溫柔的世界的一次選擇節點。不論是關注經濟動物、展演動物、實驗動物、同伴動物、野生動物的處境,任何議題或是行動,都是思考著「我們」能夠為這個「世界」、為「牠們」做出什麼樣的行動。你對世界理想世界的想像是什麼?想像一下人與動物都不再遭受不必要的苦痛,我們能夠互相同理、尊重、友愛,能夠和諧共處,這樣的美好未來是否令人憧憬?我們與牠們都是同為地球上的存在。生命本就應該擁有生存自由與被尊重被善待。我們如何對待動物,都會反饋到人類自身。當你對世界付出善良與愛,回應而來也會是善良與愛。動物友善,其實也就是日常生活一次的選擇。好好愛牠協會在二月中旬至三月初在松菸舉辦了「好好愛牠插畫展」,在四月清明連假期間圓山花博「台北插畫博覽會」也同樣再次舉辦小型動物保護插畫展示,每一幅畫作都是與動物對話,反思牠們的處境,反思我們能夠做出的改變與行動。沒有機會實體看到插畫作品也沒關係,好好愛牠有許多動物議題的文章,邀請你來了解動物處境,在這樣特別的地球關懷月裡,讓我們一起友愛這個世界。地球日雖然已過,但守護世界,保護動物的行動不只這一天,日常中的食衣住行有很多可以立即實踐的事,只要你願意。讓我們從試著繼續前行,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424實驗動物日——除了紀念致敬也是提醒改變】 文:Mandy Lu

實驗動物
2025.04.30
【424實驗動物日——除了紀念致敬也是提醒改變】
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實驗動物日(World Day For Animals In Laboratories),是國家反動物實驗協會(NAVS)將這一天描述為對實驗室中的動物的國際紀念日,除了向全球實驗室中被用於測試和實驗的數百萬動物致敬,期望提高實驗動物的生活品質,改變實驗動物的處境;甚至透過3R改變實驗動物的未來。無數的實驗動物構築了人類生活日常,但我們是否有想過這樣的現況要持續到未來——過著建立在眾多生命犧牲之上的生活。國家反動物實驗協會(NAVS)成立於1875年,首次作為反對活體解剖的組織而站了出來,活體解剖是對動物進行的活體手術,包括用於實驗或科學研究的手術實驗。之後,動物保護國際(ADI)也加入了這場運動,其目標是停止所有動物研究,轉向替代性科學方法。而3R是指:一、取代 (Replacement):不使用動物進行實驗。二、減量(Reduction):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三、實驗精緻化(Refinement):運用純熟的技術加上同理心,減少動物的不舒服。生命沒有理所當然付出或是犧牲,人類總有評判優劣的潛意識,但我們仍能夠改變思維,我們不會為了某些福祉犧牲人類進行實驗,而動物也應該同理——牠們與我們並沒有高低之分。2025年1月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近期發表一篇研究,該研究使用大鼠模擬非致命勒頸與腦外傷,以探討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如何對人類腦部造成損傷。研究方法包括對大鼠施加非致命勒頸,使用矽膠帶與重物,施加相當於大鼠體重三倍的壓力,持續90秒。此外,還將重物撞擊大鼠頭部,以模擬腦外傷。部分大鼠同時接受勒頸與腦外傷。研究團隊在大鼠受傷後,進行一系列認知與運動測試,評估其記憶力、協調能力與焦慮反應,並持續觀察六天。最終所有實驗動物都被安樂死。該研究一公開,便引發動保團體與學界的爭議:認為這項實驗不僅對動物造成極大痛苦,且科學適用性存疑。除了不人道外,我們或許可以反思一下,做這些實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實驗的必要性是什麼?滿足人類的好奇心?為了所謂的未來人類福祉,要先犧牲動物的福祉?難道動物就理所當然的被當實驗載體?我們真的能夠面對這樣的犧牲冷漠看待?事實上很多第一線實驗者反而時常對此產生懷疑,手中可能經過無數的生命消逝,而自己正是影響之一的情況,往往會深受良知的拷問。《Test Subjects》影片正是訪問進行動物科學實驗的研究員,在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懷疑,進而思考對於實驗動物的解方。而事實上現今學術單位或是研究機構開始使用改善的替代方案——透過電腦模擬或是模具機械分析,不用讓動物犧牲;生活之中更多商品也開始強調無動物實驗;許多人關注實驗動物的處境,進行認養或是倡議行動。人類的發展未來其實也能夠與動物共存,對於這樣的美好想像,才是我們真正所要努力的方向。讓我們一同支持替代方案,未來不需動物實驗,從現在開始「好好愛牠」。
4.22地球日 行動有你,地球有力 好好愛牠

議題與行動
2025.04.30
4.22地球日 行動有你,地球有力
打開google,映入眼簾的是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觀,沒錯,今天是4月22日,也是地球日🌏55週年。今年主題是Our Power, Our Planet行動有你,地球有力,我們的選擇,可以改變地球的未來——也能改變弱勢動物的命運💪🐾以下4種常被忽略的動物,希望你今天想到牠們,也發揮我們的「地球力」守護牠們🌱✨①【你吃的雞或蛋,可能來自一輩子沒踩過大地的牠🐔】台灣多數蛋雞都被關在狹小鐵籠裡,無法伸展翅膀、無法行走,只為了高效率生產。👉 地球日可以從「多蔬食」、「選擇人道飼養雞蛋」開始,為經濟動物爭一口呼吸的自由。②【實驗室裡的牠,只能一生沉默🧪🐁】為了藥物、美妝、化學品,每年有成千上萬隻老鼠、兔子、狗被用來做動物實驗。👉 選擇不做動物實驗的產品,你可上網搜尋 #零殘忍、#兔兔不哭、#無動物實驗,支持這些商品,就是讓牠們不再受苦的第一步。③【你以為牠在「表演」,其實牠在求救🎪🐘】水族館裡不停兜圈的海豚、寵物餐廳裡供人擺拍的狐獴,很多用來展示、表演和與人互動的牠們,那些「聽話可愛」的模樣,其實是訓練、壓力與害怕換來的,而且一生都被圈養在狹窄單調的空間裡。👉 拒看動物表演、不參與拍照體驗,終結以娛樂為目的的動物展演。④【大海的塑膠袋,正一點一滴奪走生命🌊🐢】許多海洋生物(如海龜、鯨魚、魚群)誤食塑膠垃圾,或者被漁網漁線纏繞後痛苦死亡。👉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支持海洋保育,還給牠們乾淨的家園。💚422地球日,一起守護動物每一個小小的行動,能匯流成巨大的改變,幫助牠們,也是幫助我們自己,與我們共同生活的這顆美麗星球🌏💞~
【何謂真正的生命教育——教學背後的動物犧牲】 文:Mandy Lu

實驗動物
2025.04.30
【何謂真正的生命教育——教學背後的動物犧牲】
是否有過曾經對於課程上解剖青蛙的印象?是為了課程分數,還是真的能對生物有所瞭解、進而學會尊重牠們的生命?捕捉昆蟲進行作業觀察、生命科學課解剖魚或是青蛙、飼養蠶寶寶最後繁殖過多遭到棄養處置的問題、科展為了研究進行實驗後比賽⋯⋯。我們從中到底學習到了什麼?是否有意識到那些在「教學」背後犧牲的生命重量。這些教學方法真的有必要嗎?我們是為了獲得漂亮的「學習成績」;還是為了未來活用「學習經驗」?動物實驗不一定有其必要性,粗估每年有上百萬隻動物被用來做藥物檢驗或醫療實驗,但大部份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或是參考價值不高,不一定符合人類實際應用,成了無謂的犧牲品。而事實上,全球絕大多數動物實驗,不僅是企業才進行,在教育體系中也非常常見。如今,隨著大眾動保意識提升,開始思考活體動物實驗的必要性與道德問題,現今也開始尋找組織培養、3D列印、人工智慧數位模擬或器官晶片的替代性技術與教學方式。ELBE-NTM團隊耗時三年研發出新式且毋須利用動物的方法,利用HANNES模型模型,用3D列印精準地模擬。自從兩年前被引入後,艾本多夫大學醫療中心在訓練神經血管動脈瘤的介入醫療時就再也沒有使用過動物了。美國佛州一間生技公司製造出全球第一隻「人工狗」。人工犬模擬活體組織,有完整的身體器官系統。這項技術可望拯救數千隻動物生命,並改寫獸醫學教育發展,也同時是終結動物實驗的第一步。在一門「生醫設計與實作」的課程,目標是要開發一個生醫教具,結果有學生提出了「青蛙解剖」教育的提案,學生們展開了一連串的思辨——「青蛙先用乙醚麻醉後再解剖,這樣就是人道嗎?」「基於『使用者描述』,部分同學會恐懼活體,部分同學則會玩弄生命,那麼這樣的活體解剖實驗是否恰當呢?」最終學生們打造了實際的LED心臟,可作為替代的教具。生命的重量是如此有價值,並沒有優劣高低之分,也沒有理所當然的犧牲。現實各種活體動物實驗逐漸改變,動物得以避免犧牲得到尊重。教育更應該如此,生命不應該僅淪為課程上的成績耗材,而是能夠讓學生能夠學習到真正的生命教育。讓我們從關注動物議題開始,一同理解牠,支持替代方案
3.22世界水資源日 | 保護冰川 好好愛牠

議題與行動
2025.04.30
3.22世界水資源日 | 保護冰川
世界水資源日💦—保護冰川,也守護野生動物的家!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而今年的主題是Glacier Preservation | 保護冰川❄️全球冰川融化速度越來越快,據估計,冰島最大的瓦特納冰川,目前正以每秒達15萬公升、每年高達130億公升的速度在流失冰層,這也使得仰賴冰川生存北極熊、海豹、企鵝…的棲息地逐漸消失。野生動物看似離我們很遠,牠們的存續卻深深受到人類活動影響,冰川融化不僅影響水源,更會破壞極地生態系統,讓動物們面臨生存危機。好好愛牠邀請大家響應世界水資源日,3月22日晚上8:00-9:00關掉用水設施;#一件好事愛動物,保護牠們的自然棲地,我們還可以這樣做:•用水只用剛剛好:縮短淋浴時間、使用省水設備。•減少碳排很重要:少肉、多蔬食、多搭大眾運輸,隨時關掉不必要的電源。•不讓塑膠海上飄:塑膠垃圾會進入海洋,影響海洋生物的健康。•分享讓更多人知道:了解牠們的困境,分享相關資訊,讓更多人一起關心。保護冰川,為牠們保留一個安全的家!
當我們在路上相遇…希望我們都能安全回家 好好愛牠

野生動物
2025.04.30
當我們在路上相遇…希望我們都能安全回家
(封面)當我們在路上相遇(內頁)…希望我們都能安全回家這是今天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的汽車廣告文案,內容還寫著:希望在車外的生命,一樣被守護這讓我們想到這也與好好愛牠合作的插畫家所繪製的路殺畫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我們一樣在乎牠。路殺是全球脊椎動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估計,美國佛羅里達州35%的美洲獅死於路殺;加拿大每年約有1,380萬隻鳥死於路殺,美國則超過8,900萬隻。在台灣有路殺社,全名為「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簡稱TaiRON),是行政院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Taiwan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TBRI),為瞭解國內交通建設及其附屬設施(水溝、擋土牆、路燈、高壓電線…等)所衍生導致的動物死亡現況(特別是車禍傷亡事件),進而減緩石虎、穿山甲、陸蟹、鳥類和兩生爬行類等野生動物受到的生存威脅,提升用路人安全、減少碰撞事故的發生,而於2011年8月發起的公民科學計畫,希望能建構生態友善道路以改善野生動物路死現象,路殺社成立的宗旨之一,和好好愛牠理念相符,就是:珍惜生命。而我們更想說的是:生命,沒有不同。下次在路上遇到動物,你可以放慢車速,或按喇叭善意提醒,讓牠能和你一樣,安全回家~
《好好愛牠的大小事》4/3-4/27 插畫微巡展開跑,動物會知道你對牠的好! Lingo Tsai

議題與行動
2025.03.14
《好好愛牠的大小事》4/3-4/27 插畫微巡展開跑,動物會知道你對牠的好!
繼松菸文創園區的感動迴響,由「好好愛牠協會」與20位台灣插畫家聯手打造的《好好愛牠的大小事》插畫展後,感謝各界邀請,促成我們4月可以分別在台北與高雄兩地展出。4月初,我們將在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主題展區,緊接著把這份溫暖延續至高雄,於新光三越左營店本館11F文化會館,讓更多朋友認識多元議題的動物友善插畫,現場捐款,還能將限量的插畫明信片帶回家喔!已經看過畫展朋友歡迎再次回味,而還沒有看過的朋友更不能錯過,因為牠們的大小事仍在世界各地上演,而我們真的很想讓你知道:牠或許不曾走進你的生活但牠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好好愛牠的大小事-插畫家創作聯展》不只關注常見的犬貓與野生保育動物,透過插畫家的視角更希望大家深入了解:「經濟動物」:作為人們的食物,牠如何度過短暫的一生?「展演動物」:為了娛樂大眾,牠付出了什麼代價?「實驗動物」:在實驗室的牠,默默承受了多少犧牲?「海洋生物」:在大海中,牠如何努力生存?每一幅畫作,都是一場與生命的深刻對話。邀請你帶著一顆柔軟的心,走進展覽,聆聽牠們的聲音,反思自己在面對牠們之餘,我們能做點什麼。展覽資訊:台北場: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 圓山花博爭豔館 A-主題展區時間:4/3(四)-4/6(日) 高雄場: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 本館11F文化會館時間:4/10(四)-4/27(日)《關於好好愛牠》我們關心人、生態與環境議題,以倡導每個人發揮同理心,願意尊重且與動物和平共處,為弱勢的動物爭取福利為宗旨。今年,我們有個新的嘗試,邀請插畫家創作關於牠的事,透過插畫作為媒介,與更多社會大眾持續對話。
【一念之差——每次飲食選擇都是影響未來】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經濟動物
2025.02.23
【一念之差——每次飲食選擇都是影響未來】
每一次我們飲食選擇,都是影響動物處境的分歧點。今年是蛇年迎春,在台灣某些地方、夜市還能看到販售蛇肉、蛇酒;有些地區則是以吃保育類動物的野味(如鯊魚、鯨魚、山羌等)為噱頭;去年9月引起討論的非法屠宰場疑似「賣狗肉」;還有被當作商品的經濟動物們等等。不論是何種動物,我們是否反思過那些生命的犧牲?牠們都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然後死於人類的「口腹之慾」。對人類而言只是一餐的果腹;對動物而言那是牠們一生的停止。我們有許多選擇可以替代;但牠們卻從來沒有選擇。一次改變選擇,其實就是拯救了一些動物,有沒有意識的去思考「吃什麼」對於一切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些人說「感謝」動物的犧牲,懷抱感恩感念的意圖很好,但如果我們能夠嘗試一次素食,那些動物犧牲的機率就能確實降低。同個人的「這一次」、多一個人的「那一次」,這些一次與一次,都是影響動物們的處境與未來的積累。每次的抉擇都是自然順應內心的聲音:你是否願意對動物伸出援手?願意讓善意傳遞給動物們?現今多人嘗試純植或是素食,選擇幫助動物的一餐。越來越多的素食選擇多樣化且豐盛,「吃素如吃草」、「素食沒有滋味」、「吃素沒有足夠營養」等偏差觀念已經成為過去式,甚至許多蔬食成為一種美食趨勢。能夠口慾滿足還能減少身體負擔,又因友善動物進而感受內心充實與滿足。做出友善飲食的選擇,是能夠達成兩者「雙贏」的局面。過年即將到來,過往的大魚大肉對身體何嘗不是一種負擔?或許一餐嘗試素食?對身體友善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到動物處境。在能選擇的情況善意的選擇、好的一次嘗試,就是踏出了第一步,只有一次也很棒,一次次的累積都能積少成多,對於世界產生正向反饋,使得更多動物得以被善待。讓我們從日常的一餐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為動物發聲——持續為動物點亮希望】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議題與行動
2025.02.23
【為動物發聲——持續為動物點亮希望】
去年6月許多動保團體為了動物權益進行「禁止山豬吊、禁止海上賽鴿」的公投連署,在成功收集到民眾支持後,中選會在同年12月20日召開委員會議,認為前者未提供其他立法選擇與涉及原住民文化權益的爭議;後者缺乏立法創制的明確性——因此兩項動保公投案不符合立法原則或重大政策之創制原則,決議均予以駁回。而在去年10月動團也為了金魚藝術展,舉行倡議反對行動:主要呼籲停止把金魚視為物件進行不當展演,禁止變相虐待金魚。而廠商仍在繼續執意舉辦,現場金魚並未妥善照顧。金魚展期至2025年5月31日,在展覽期間,有更多金魚面臨折磨。動物平權行動這條路荊棘遍布,因為現實總總因素、人為利益等阻礙,使得這條路變得難以通行;但我們從未放棄。或許這些阻力、困境讓人備受挫折,但仍有許多人為此努力。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源自於「愛」。動物無法發聲,而人類又難以真正明白動物的思想。所以我們透過動物行為、透過分析研究、透過同理去讓動物們獲得跟人類同樣的「高度」平等。每一次的努力不會白費,如同金魚展,有更多人知道、有更多人分享,多一個人的拒絕,就是替動物多一次發聲,進而讓金魚脫離困境的機會更大。牠們是活生生的生命,我們都是同為地球上的存在。而生命本就應該擁有生存自由與尊重善待。不能因為動物不會大聲反駁、或是因為弱小能被人類壓制,我們就把這些壓榨或是變相虐待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忽視了生命的重量,才是真正的漠然、失去善良。小小的信念並非沒有力量,當一個人願意為動物發生;當另一人願意了解動物處境;當有些人願意為動物站出來替牠們行動、爭取牠們的權益。當那些善意匯集起來,就能形成力量。改變世界並不容易,但我們所投入的努力並不會白費。只要多一個人願意改變意念,甚至改變行動。那麼,我們就能離友善溫柔的世界更進一步。謝謝曾經給予支持的人們,因為有那些呼應與響應的善良,我們才能跨越第一步,而路上偶有石頭阻擋,我們仍能再次凝聚更多力量踏出那條路。當所有人都向現實放棄認輸,失去一切希望變得冷漠,對一切遭受殘酷待遇的生命漠視,那才是真正的絕境。我們如何對待動物,都會反饋到人類自身,許多改變都是源於前面的積累與努力;而這些動力都源自於最強大的「愛」。我們可以持續發聲,直到聲音傳達出去,改變動物的命運。讓我們從試著繼續前行,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生命墜落——奮力一搏只為求生機】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經濟動物
2025.02.23
【生命墜落——奮力一搏只為求生機】
回顧2024年,關於豬隻跳車或是掉落的新聞就超過10件,甚至可以說是每個月都會發生。有的是越獄逃脫;有的是摔落重傷;大多是單隻豬隻個體,但也有幾次是發生多隻豬隻逃竄造成混亂。在接近年尾,甚至又再度發生「豬掉落」事件,一頭黑豬低頭愣坐在馬路中間。你是否曾經有想過那些豬隻所面臨的都是死亡絕境?不論是跳車、墜車終究結局是被抓回屠宰,亦或是當場死亡。關於動物運輸方面,一直希望能夠減少動物在過程中所受的折磨,《動物運送管理辦法》,第8條規定,運輸工具必須應備防曬、防寒及通風功能,也應符合第4條規定,依動物特性採取適當的裝卸措施,以避免動物遭受驚嚇、痛苦或受傷。豬隻因不當運送而死登上媒體版面,大家關切的焦點卻往往忽略動物待遇,活體家禽家畜的運送安全沒有被提及。檢視為何事件一再發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執法不落實,因為業者不怕被抓,所以投機取巧。這些動物相關規定,期望有更多人一起了解、一同成為監督者,至少讓動物處境被善待。人類對於『牠是個生命』的同理與關懷,是反應我們看待生命的標準。經濟動物最終都面臨屠宰、秤斤論兩販賣,所以大眾對這些事件的看法,往往是戲謔嘲弄「加菜」、「降肉」。我們常常以人為角度出發,忘記這對豬隻來說可能是博得一線生機的機會,是延續生命的奮鬥。更容易忽略動物們正在遭受死亡威脅逼近。生命逃離死亡並不可笑,而人類如果把這當成一場喜劇,對生命的漠然才是更加可怕的事實。一個產業的根源源自於人類的需求與利益,除了監督業者善待動物,我們也可以從根本著手,試著嘗試吃素,可以一餐一素,甚至一日一素,只要需求減少,就有越多經濟動物能夠被拯救。這些生命都是真實日常中的細節,動物與我們息息相關,正視動物的痛苦、關懷牠們的處境與待遇。即使還無法改變飲食習慣,也可以改變觀念,我們能夠關注經濟動物們的議題、尊重牠們生命價值,朝更美好未來前進一步。從一件小事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讓我們好好愛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