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依時間篩選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熱門標籤
【424實驗動物日——除了紀念致敬也是提醒改變】 文:Mandy Lu

實驗動物
2025.04.30
【424實驗動物日——除了紀念致敬也是提醒改變】
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實驗動物日(World Day For Animals In Laboratories),是國家反動物實驗協會(NAVS)將這一天描述為對實驗室中的動物的國際紀念日,除了向全球實驗室中被用於測試和實驗的數百萬動物致敬,期望提高實驗動物的生活品質,改變實驗動物的處境;甚至透過3R改變實驗動物的未來。無數的實驗動物構築了人類生活日常,但我們是否有想過這樣的現況要持續到未來——過著建立在眾多生命犧牲之上的生活。國家反動物實驗協會(NAVS)成立於1875年,首次作為反對活體解剖的組織而站了出來,活體解剖是對動物進行的活體手術,包括用於實驗或科學研究的手術實驗。之後,動物保護國際(ADI)也加入了這場運動,其目標是停止所有動物研究,轉向替代性科學方法。而3R是指:一、取代 (Replacement):不使用動物進行實驗。二、減量(Reduction):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三、實驗精緻化(Refinement):運用純熟的技術加上同理心,減少動物的不舒服。生命沒有理所當然付出或是犧牲,人類總有評判優劣的潛意識,但我們仍能夠改變思維,我們不會為了某些福祉犧牲人類進行實驗,而動物也應該同理——牠們與我們並沒有高低之分。2025年1月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近期發表一篇研究,該研究使用大鼠模擬非致命勒頸與腦外傷,以探討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如何對人類腦部造成損傷。研究方法包括對大鼠施加非致命勒頸,使用矽膠帶與重物,施加相當於大鼠體重三倍的壓力,持續90秒。此外,還將重物撞擊大鼠頭部,以模擬腦外傷。部分大鼠同時接受勒頸與腦外傷。研究團隊在大鼠受傷後,進行一系列認知與運動測試,評估其記憶力、協調能力與焦慮反應,並持續觀察六天。最終所有實驗動物都被安樂死。該研究一公開,便引發動保團體與學界的爭議:認為這項實驗不僅對動物造成極大痛苦,且科學適用性存疑。除了不人道外,我們或許可以反思一下,做這些實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實驗的必要性是什麼?滿足人類的好奇心?為了所謂的未來人類福祉,要先犧牲動物的福祉?難道動物就理所當然的被當實驗載體?我們真的能夠面對這樣的犧牲冷漠看待?事實上很多第一線實驗者反而時常對此產生懷疑,手中可能經過無數的生命消逝,而自己正是影響之一的情況,往往會深受良知的拷問。《Test Subjects》影片正是訪問進行動物科學實驗的研究員,在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懷疑,進而思考對於實驗動物的解方。而事實上現今學術單位或是研究機構開始使用改善的替代方案——透過電腦模擬或是模具機械分析,不用讓動物犧牲;生活之中更多商品也開始強調無動物實驗;許多人關注實驗動物的處境,進行認養或是倡議行動。人類的發展未來其實也能夠與動物共存,對於這樣的美好想像,才是我們真正所要努力的方向。讓我們一同支持替代方案,未來不需動物實驗,從現在開始「好好愛牠」。
認識實驗動物—從有意識的選擇不傷害牠開始 好好愛牠

實驗動物
2025.04.30
認識實驗動物—從有意識的選擇不傷害牠開始
在今年2月插畫聯展覽期間,我們完成一隻實驗兔的認養,牠還不到一歲,不忍心看牠實驗完要被安樂死,研究單位聯繫了我們。剛接來的時候,牠的四隻腳有脫毛現象,但目前狀況慢慢好轉當中,可以在新主人的照顧下好好生活,是我們最大的欣慰。動物的認養流程如下:【認養通知】1-2天1. 研究單位通知我們,可先附上照片,說明動物數量及狀況說明(年齡、是否結紮、生活照顧注意事項、會附帶提供的物品如飼料等)。2. 我們會請單位填寫"實驗動物認養媒合暨保證書",並確認接收動物的地點。【領養媒合】3-5天1. 我們聯繫有意領養的人,提供"實驗動物認養申請書"。2. 媒合成功後,約定時間。【送養完成】1-2天1. 於約定時間至研究單位接收動物,簽回"實驗動物認養媒合暨保證書"。2. 將動物送到領養人住所,簽回"實驗動物認養申請書",完成送養。如果你也認同我們正在做的事,請分享給更多人:1. 同理實驗動物的處境2. 選擇不做動物實驗的商品 #零殘忍 #兔兔不哭3. 支持我們為終結動物實驗而努力 #以替代方案取代動物實驗4. 捐款讓好好愛牠做更多,持續為弱勢動物發聲💪🏻5. 捐發票給好好愛牠,愛心碼2181
最好的生態系就是日常,為實驗動物找個家-顏端佑教師專訪 文:Jennifer Yu / 圖:Chiafang Tsai

實驗動物
2024.03.31
最好的生態系就是日常,為實驗動物找個家-顏端佑教師專訪
新北市動保處多年來救援近萬隻動物,動物的數量之多但辦公處所的空間有限,為了尋求讓動物有好的「暫時處所」,新北市三重高中為許多動物們找到了新的家,現場除了有大眾稍微比較熟悉的兔子們,還有許多爬蟲類以及鳥類,收容初心是為了讓孩子們透過接觸實體動物來增加生命教育課的意識,後續因愈來愈多的動物們加入,也讓顏老師開始思考,怎麼創造適合他們的家園。關於實驗動物延伸報導:【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動物對老師您來說是什麼?生命教育是什麼? 顏端佑老師:「每一個動物對我來說都是能量,都是生命,沒有高低區分,是為了提供給另一種動物的生存之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到食材這件事,因為現代人獲取食物的來源很方便,種類也很多元,『浪費』是我們所有人都更應該重視的議題!」 希望無論是企業、政府或民眾,怎麼樣的協助及配合呢?顏端佑老師:「台灣對於生命教育的認知還需要加強,目前民眾對生命的議題討論還是比較薄弱,有時候只能透過不斷地教育還有身體力行去做,最重要的當人除了金援外還有人力的幫忙,像我們這邊其實也很歡迎民眾還有學生來幫忙協助照顧動物!」 老師對於「好好愛牠」長久推廣的同理心、一件好事愛動物的看法為何?顏端佑老師:「對於每一個生命都好好的尊重就會明白每一個生命都很重要,學會了珍惜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有行動的心。」新北市三重高中利用閒置的宿舍空間,來做動物收容中心,這裡的動物有著自由的生存空間,烏龜、雞還有兔子們,各式各樣的動物在一起覓食,動物們的飲食還有肥料也是利用混合飼養的方式形成互相促進、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混合飼養(Mixed Farming)是農業物種共生的一個例子,通常指同一塊土地上同時養殖多種不同類型的動物。混合飼養的好處包括但不限於:1. 資源有效利用:不同種類的動物可以共享同一片土地和資源,如草地和食物。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減少浪費。2. 病蟲害控制:不同種類的動物能夠互相控制害蟲和疾病的傳播。比如,某些動物可能吃掉其他動物的害蟲,從而降低害蟲對農作物的破壞。3. 土壤改良:混合飼養可以促進土壤的健康和改良,因為動物的排泄物(如糞便和尿液)可以提供土壤所需的養分,有助於增加土壤的肥力。4. 經濟多樣性:混合飼養可以增加農場的經濟多樣性,因為可以同時銷售多種不同類型的動物和產品,從而減輕農民對單一市場波動的風險。5. 生態平衡:不同種類的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幫助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健康。混合飼養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方法,除了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促進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因此,在許多農業系統中,混合飼養都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重視,顏老師在訪談最後也秉持環保永續和教育的熱忱,邀請學生一起照顧動物,呼籲大家尊重各種物種,尊重生命,不要任意棄養,最後,好好愛牠宣導動物友善,透過「一件好事愛動物」行動,讓動物生命價值從教育紮根,期望改善動物處境,讓愛動物和做環保一樣簡單易行!
【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 好好愛他編輯部/ 圖:Chiafang Tsai

實驗動物
2023.12.26
【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
2023年為美國實驗的動物迎來了曙光,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12月簽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現代化法案2.0》(FDA Modernization Act 2.0)和《減少動物實驗法案》(Reducing Animal Testing Act),允許藥物開發過程中,可以用替代方式實驗新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不必非要依賴動物實驗。自從1938年通過《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以來,美國就要求以動物實驗來進行藥物的安全性和效果評估,像是用齧齒類動物(如小鼠或大鼠)和非齧齒類動物(如猴子或狗)進行毒性測試,然而,從動物實驗結果取得的數據而進入臨床試驗的藥物,有高達9成仍是失敗的,不僅浪費了時間、金錢,更犧了數以萬計的動物生命。《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現代化法案2.0》的通過,可望帶動美國國內的動物實驗廢除法規,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計畫在2035年廢除掉動物測試研究,而美國FDA科學家也表示,FDA贊成在其他方法準備就緒時放棄動物試驗,支持有科學依據的替代方法,提供產品是否安全和有效的必要數據。在台灣,根據最新的《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2022年全國用來實驗的動物案件共7,920件,被拿來做實驗的動物有115萬8,714隻(不含胚胎),存活率為29.46%,即341,370隻;也就是說,沒有挺過實驗,或者實驗後仍被賜死的動物,有817,344隻,若換算成每日平均數,等於每一天有3,174隻動物接受實驗,只有934隻活了下來。動物實驗案件中,被用來作為醫學研究、醫療器材和藥物(含中草藥)實驗的件數,占85%,另外,用來做健康食品研究的實驗有244件,用了19,707隻包含魚、禽類、雞、狗和喫齒類動物做實驗,占研究總件數的3%,健康食品認證,就是「小綠人標章」,要取得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需通過安全性評估和功效評估。功效評估共有13項,其中4項已公告或預告要廢除動物實驗,包含抗疲勞、輔助調節血壓、牙齒保健和促進鐵吸收,我們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其他的功效評估如骨質保健、胃腸功能改善、調節血糖、不易形成體脂肪…等,也都能取消動物實驗,全面使用人體食用研究,才能獲取最客觀有用的參考數據,而且不用犧牲動物。在台灣,使用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的腳步有多快?我們尚無從比較,但求每個動物科學應用機構確實能落實3R原則:取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1. 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健康食品或日用品2. 寫信給你愛用的品牌不要再做動物實驗3. 關注實驗動物的議題4. 支持或領養實驗後的動物—好好愛牠有實驗兔的領養服務,若有意領養的人可以先登記,未來有需求會與您聯繫5. 捐款支持好好愛牠,讓我們為實驗動物做更多參考資料:1. FDA no longer needs to require animal tests before human drug trials2. 111年度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
一個心念喚起一個改變——認養實驗動物 好好愛他編輯部/ 圖:Chiafang Tsai

實驗動物
2023.11.17
一個心念喚起一個改變——認養實驗動物
好好愛牠決定推動實驗動物認養,是來自一則新聞的啟發。公共電視曾報導過波蘭一個非營利組織在3年間認養並媒合2,500隻實驗鼠,為牠們找到寄養家庭,這些實驗鼠多被用作行為觀察、心理學實驗或是當成控制組樣本。在台灣,2021年的實驗動物數量有567萬隻,若扣掉胚胎(雞胚、鴨胚、魚胚)數量,被實驗的活體動物有119萬隻,包含嚙齒類、魚類、雞、兔、豬、兩棲類、鴨、鵝、禽類、爬蟲類、羊、牛、雪貂、其他哺乳類、犬、貓、猿猴、馬、鹿。到實驗結束存活下來的動物不到7%,其中不乏健康無病的動物,若沒有進一步的安置或轉讓,就只能被安樂死。協會成立後,也想建立實驗動物媒合的平台,我們希望多一點動物被拯救,我們嘗試聯繫國內主要動物實驗中心,共計有18所大學或醫院的研究單位,扣除沒有回應的5所,無認養程序的2所,要再評估的有1所,共計10所單位均有善意回應,表示有適合的案件會主動聯繫,並在111年2月,完成了2隻實驗兔的認養,至此一直未收到領養的消息,直到11月8日才等到另兩隻待領養大白兔的通知,也幸運的在11月13日順利完成送養。有些中心表示他們常年有自己的認養管道,有的則是該單位以老鼠為實驗對象,沒有適合的案件,主要原因是被實驗的老鼠存活率只有2年,不適合領養。認養實驗動物不是新聞,但大多以狗為主,大家會為實驗犬請命,把即將被安樂死的實驗犬救出,並且順利找到認養家庭,這的確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我們也想為更多實驗動物請命,在還無法全面廢止動物實驗前,將實驗動物的認養視為好好愛牠協會主要任務之一。我們知道有少部分研究人員會偷偷把實驗後的鼠兔帶出中心,私下找認養管道,但我們認為,透過公益團體的媒合能確保被認養的動物在實驗後沒有健康、傳染或輻射的疑慮,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擔憂。認養實驗動物服務推動至今,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即使用學校單位願意認養動物,也等不到通知。或許你會說,沒有案件不就代表實驗動物數量變少嗎?其實不然,我們能取得的動物實驗資訊的管道有限,只能從每年出版的《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查找數據,無從得知存活下來的動物去向。再者,換個角度想:實驗過後還能符合認養資格的動物,少之又少。有鑑於此,我們希望藉由實驗動物認養的服務,推廣「一件好事愛動物」,向大眾宣導針對實驗動物的友善行動,可以選擇無動物實驗的日常用品如清潔用品或美粧品等,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心念,喚起一個改變,聚集小我的改變越多,能促使廠商朝無動物實驗的商品開發方向前進。參考資料:1. 黃韻玲編譯(2020年1月13日)。波蘭團體搶救實驗鼠 3年領養2500隻。公共電視。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25482. 110年度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2021)。行政院農委會。
好消息!廢除動物實驗再添一樁-和調節血壓說拜拜 好好愛牠編輯部

實驗動物
2022.03.30
好消息!廢除動物實驗再添一樁-和調節血壓說拜拜
為使健康食品保健功效評估試驗之實驗方法與實驗執行相關規範更臻明確與周全,並考量動物保護及福祉,衛福部於2月23日公告:將「健康食品之輔助調節血壓功能評估方法」的”功能”改為”保健功效”自即日生效。此方法主要修正以下:1. 刪除動物實驗;2. 修訂受試對象條件、受試人數及安全性監測項目;3. 修訂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與結果判定之規範及保健功效宣稱。至於健康食品的定義是什麼呢?「健康食品」准許標示或廣告之保健功效及其宣稱敘述,取決於個別產品依據衛福部公告之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提出之科學實驗驗證結果,並取得小綠人標章。小綠人標章有專屬圖像及許可證字號,需透過申請及查驗登記,通過後才能取得,有效期為5年,在期限到之前需申請展延,才能繼續使用。有小綠人標章的食品,才可稱作「健康食品」,其餘皆為一般食品。目前衛福部公告的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共有13項: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不易形成體脂肪、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輔助調節血壓。另外,有將調節血脂功能的紅麴及魚油產品單獨拉出,只要成分符合標準,功效可由學理得知,不需人體或動物實驗,即能取得小綠人標章。其中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等4項功能的許可證占6成以上,然而,目前只有抗疲勞和調節血壓兩種確定已刪除動物實驗;骨質保健、促進鐵吸收、牙齒保健和不易形成體脂肪保健功效評估則是「人體試驗」或「動物試驗」擇一;調整過敏體質功能評估亦無強制動物實驗之外,其它保健功效如護肝或延緩衰老等,也還是要做動物實驗。即使衛福部規定所進行的實驗可分為動物實驗與人體實驗,兩者可擇一施行,也仍有但書:若廠商所提產品的相關科學研究證據不明確或不足時,須同時進行「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以加強證據之可信度。此外,為了因應高齡社會的健康需求,藉以改善銀髮族普遍的關節不適症狀促進生活品質,衛福部預計新增第14項功效:健康食品之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此草案已於2020年公告,可選擇人體食用研究或動物實驗。未來小綠人標章將為14種保健功效把關,儘管健康食品依法可宣稱各種療效,衛福部強調,健康食品本質仍屬食品,並沒有等同藥品的效果,亦無治療疾病的作用,若身體有任何不良狀況仍應循正常醫療管道診治,切勿自行食用誇大功效或宣稱療效的產品,以免花錢又傷身。我們希望能選擇人體實驗的項目應該儘快刪除動物實驗,甚至所有小綠人標章的產品都應該廢除動物實驗,因為市面上的保健食品,以「不易形成體脂肪」為例,業者也都以人體實驗證明為訴求,在廣告行銷效果更能吸引消費者購買,根本不需要動物實驗,我們更期許其它保健功效能找到替代方案,或有較好的人體實驗/食用研究設計取代動物實驗,減少實驗動物的數量,增進動物福祉。我們持續關心實驗動物福祉,已和實驗動物中心合作,讓實驗後仍健康安好的動物可以好好生活。你也能積極的為實驗動物做更多:1. 選擇無動物實驗商品:美粧用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寵物用品2. 認養被實驗後仍健康安好的動物3. 可當實驗動物的中途之家4. 捐贈飼養用品
實驗動物的慰靈祭-紀念逝去的牠們 好好愛牠編輯部

實驗動物
2022.03.30
實驗動物的慰靈祭-紀念逝去的牠們
每年一到農曆7月期間,台灣各地總要祭拜祖先或各路好兄弟,祈求消災解厄、諸事順利平安,各地廟宇,公司行號或社區大樓會舉行祭祀等活動,而為了感謝實驗動物對人類健康與醫學研究的貢獻,也有動物中心會舉辦實驗動物慰靈祭暨中元普渡,以祭拜為實驗而犧牲的動物們。對於實驗動物舉辦的慰靈祭或相關祭拜活動,不只在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等也都有。曾經有一份調查顯示,在日本的研究機構中,高達95%會舉辦實驗動物慰靈祭,72%的機構還設有動物紀念碑;泰國對實驗動物的慰靈祭則是1958年起在泰國曼谷首次舉辦,1992年起才維持每年進行。再舉韓國為例,最早是在1929年,由政府機關-國家食品藥物安全審查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Drug Safety Evaluation, NIFDS)的官員,每年帶領人員在建立的動物紀念碑前舉行祭祀活動,以紀念為醫學研究付出生命的實驗動物,讓人們對尊重生命的意涵有著不同的認識。 這個動物紀念碑形象是由一個人抱著實驗動物,就像母親抱著孩子一樣,紀念碑前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滿實驗動物吃的食物。 反觀在台灣,較大型的或正式的動物慰靈祭有:動物園針對園內死去的動物,各地方政府機關如防治所為受災或因疫情而死去的禽畜,動保處為死去的流浪動物等原因而舉辦,從簡單的祭拜到誦經甚至是超渡法會都有。然而對於實驗動物,尚未聽聞有官方出面舉行,目前仍以各動物中心自發性的辦理為主。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估計,全美每年有2,200萬隻脊椎動物被用於研究和測試,其中有85%是大小老鼠。喫齒類動物一直是世界各地生物醫學研究的首選,發展應用於癌症治療到太空旅行等,有賴實驗動物對現代醫學發展的犧牲貢獻,讓人類平均壽命自20世紀初的40餘歲延長到70多歲,在台灣,國人的平均壽命更可達80多歲。只要人類有需要,即使研究目的並非應用在人類本身,例如動物保健品、動物用藥、飼料添加劑等,這些動物也必須要犧牲。台灣每年用於科學應用或研究的活體動物有119萬,雖然在全世界比例不算多,但實驗動物功不可沒,在我們享受先進科技與便利生活的同時,如果你願意,除了多多關注實驗動物的新聞,你還可以積極的為實驗動物做以下:1. 選擇無動物實驗商品:美粧用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寵物用品2. 認養被實驗後仍健康安好的動物3. 可當實驗動物的中途之家4. 捐贈飼養用品===參考來源:1. Memorial Ceremony for Lab Animalshttp://koreabizwire.com/memorial-ceremony-for-lab-animals/440852. Tributes for animals and the dedicated people entrusted with their care: a practical how-to guid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laban.1346
動物實驗,有機會走到5R嗎? 好好愛牠編輯部

實驗動物
2022.03.30
動物實驗,有機會走到5R嗎?
動物實驗,一個大家並不陌生的詞彙,但你知道每年有多少隻動物被當實驗品嗎?全球每年用來做實驗的動物數量據估計有1億隻,在台灣,2020年的實驗動物數量為332萬隻,若扣掉胚胎(雞胚、鴨胚、魚胚),活體動物仍有119萬隻,換算下來每天3260隻,每小時135隻,每分鐘就有2隻,數量最多的是囓齒類和魚,而魚又以斑馬魚為主。這些動物有超過7成被用於醫學及藥物研究,而其它的實驗也還是跟人類福祉有關,像是健康食品、農業領域、動物用食藥品或疫苗、美粧品等,實驗動物是因為我們而存在,再被犧牲,牠們的開始和結束幾乎全程都在實驗室完成,在你我的生活日常,牠們比用來作為食用的肉製品更有距離感,實驗動物、動物實驗,我們只是聽過,卻很少看到或接觸。動物實驗的必要性與動物福利一直在拉扯,各國多有立法保障實驗動物基本福利,立法要求實驗機構對於動物實驗的研究設計要依據3R原則:替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精緻化(Refinement),這是W.M.S. Russell和R.L. Burch在1959年所發表的3R精神,也被許多國家研究機構接受,是國際間公認為研究人員在決定使用動物進行研究,設計動物實驗,以及為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或小組成員在審查動物實驗計畫書時,需要採取的考量與措拖。替代方法(Replacement):改用「非活體」、「非動物」方法,不使用動物進行實驗或測試;動物減量(Reduction):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避免不必要之犧牲;實驗細緻化(Refinement):改善飼養環境與實驗操作,強化施作人員的教育訓練,將動物的疼痛或緊迫等不舒服的狀況降至最低。然而,現代人的動保意識越來越提升,對於動物實驗倫理而言,3R所能顧及的層面仍然有其不足之處, 1997年美國太空總署主張要有同理心,增加第4R:負責(Responsibility):施作人員進行動物實驗時要尊重生命、為實驗動物負責,也須對社會大眾的期望、觀感負起應有的責任。我們認為生命沒有不同,更希望有一天動物實驗也能有第5R-認養(Rehoming):幫助實驗後仍健康安好的動物找到一個家,好好過餘生。雖然以動物保護法為法源依據的「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指引」中有關實驗動物退休、康復、認養、安置的指導原則,提到實驗結束時,應依據動物福祉和對環境的潛在風險,對動物的未來作出最恰當決定,但這裡僅提到犬貓、猿猴等中大型動物。而有關於為可復原或退休的動物找到適合回歸或安置的居所,或者到認養家庭居住的,以滿足個體最大福利,被明確點出的更只有犬貓。但我們知道,還有一些實驗動物也是可以被認養的,像是兔子等,因此,政府針對認養(Rehoming)應該要能明確規範或提供獎勵措施,針對實驗後可復原或退休的動物,盡可能提供照顧與安置,只要和有心想接收動物的單位合作,政府給予資源或補助,漸漸朝著5R的目標前,一定可以為實驗動物做更多,改善牠們的處境。感謝和我們聯繫的動物實驗中心,也感謝願意收養牠們的學校,三方共同實現了讓實驗動物的餘生真的可以好好生活。我們希望動物試驗能以其他科學方法完全取代,至少一步步往這目標邁進,讓實驗動物數量逐年減少,就以美粧用品來說,你可以選擇無動物實驗的商品,尤其台灣已有很多好品牌推出零殘忍-無動物實驗的美粧用品及清潔用品,雖然目前尚無一個平台完整搜集所有本土品牌入列,但還是可以搜尋”零殘忍用品”或”無動物實驗品”找到商品資料。邀您一件好事愛動物,選擇動物友善的用品,也可以領養代替購買,認養健康可愛的實驗兔,暨福氣和潤福送養成功後,未來仍有相關需要,若您有以下意願請與本會聯繫:1. 飼養用品捐贈2. 可當中途之家3. 願意認養4. 推薦可認養單位或民眾
實驗之後,牠們挺過來了,現在需要一個家-2022/2/11已送養 好好愛牠編輯部

實驗動物
2022.03.30
實驗之後,牠們挺過來了,現在需要一個家-2022/2/11已送養
大家好:我們有2隻實驗過後仍健康安好的兔子等待一個家,品種為紐西蘭大白兔,分別為:公:三歲多,體重約3.4公斤母:二歲多,體重約3.6公斤公的叫福氣,母的叫潤福,希望有愛心並且願意好好照顧牠們的您來認養,讓牠們的餘生可以好好生活。成兔可以到4.0-5.5公斤,是蠻大隻的喔,要認養前請先確認您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也要有足夠空間讓牠們生活,更重要的是把牠們當家人,用心照顧和陪伴。品種介紹可參考以下: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10205===日後還是會有相關需要,所以,如果您有以下意願,請隨時與本會聯繫([email protected] / 0939-939-600):1. 飼養用品捐贈2. 可當中途之家3. 願意認養4. 推薦可認養單位或民眾好好愛牠 邀請您,日常生活請繼續一件好事愛動物-選用無動物實驗/成分美粧用品及生活用品,讓實驗動物越來越少,更希望福氣或潤福能夠找到愛牠們的人,一起生活。
實驗動物的處境:一念之間,結果大不同 好好愛牠編輯部

實驗動物
2022.03.30
實驗動物的處境:一念之間,結果大不同
人們對動物的情感,是很複雜的,它伴隨著效用而有所不同。人類動物關係學家詹姆士˙什沛爾(James Serpell)認為,人們對動物的態度有兩個層面:情感和效用情感-愛和憐憫,厭惡和恐懼效用-有用或有益的,無用或有害的因此,我們內心無形中把動物這樣歸類:被愛但無用、被愛且有用、被厭惡且有害、被討厭但有用例如:導盲犬屬於被愛且有用,豬隻則可能是被討厭但有用(食用),那麼實驗動物呢?20多年前達利斯‧崔茲博士(Dr. Thales Trez)在巴西的聖卡塔琳娜大學生理系館還是生物系學生的時候,和他的2名同學拯救了一隻原本將用來進行「人類生理學」的教學實驗而後再被安樂死的狗:編號51的實驗犬。教授告訴同學,參與這項實驗是成為科學家的必要條件,牠在實驗室裡被一條狗鍊綁著,趴在地上,頭放在兩隻前掌之間,眼睛充滿恐懼,達利斯也很害怕,但顧不了那麼多,現在不做,就永遠來不及了,3人聯手將狗救出,開車把狗帶回他家,達利斯說,他開車時狗兒將頭枕在他的大腿往上望著他,他能感受狗兒正在從一個巨大的恐懼中恢復過來,而且需要一些關愛。那是一種道謝的表示,讓他覺得非常快樂,到家之後,達利斯餵狗兒吃一頓大餐,並一起在附近散步。事情發生後,校方報了警並且控告他和另外2名同學入侵房屋以及竊取公共財產—這樣的罪名足以讓他們被退學,但達利斯並不後悔,所幸他們只被以輕微的處分,看似誇張的事件雖然落幕,卻帶來正向的影響,讓校方取消許多動物實驗課程,改以替代方案為之。這件事之後,達利斯‧崔茲博士向反對動物實驗教學的學生說了一段話:學生有非常多可能的行動方式來表示他們對動物實驗教學的反對。這些行動會帶來出乎意料的結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上述的經驗,就是一個簡單行為卻成功激發了關於動物實驗教學的爭議的例子,甚至可以改變輿論。一般大眾,甚至許多大學社群內的人,都不知道學校的教學實驗室內發生了哪些事情。讓人們知道他們的社群內發生了什麼事情,是激起討論的第一步。而越有創意的方式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It’s now or never” 現在不做,就永遠來不及了,達利斯‧崔茲博士證明了人的一念之間,動物的結果大不同。然而不是所有的實驗動物都能如此幸運,我們希望產官學界共同落實動物實驗3R的精神:替代(Replacement)、減少(Reduction)、優化(Refinement),好好愛牠邀請大家一件好事愛動物,關於幫助實驗動物,我們能做的還有以下:1. 選擇無動物實驗或動物成分的清潔用品、沐浴洗髮品、防曬乳或美粧品2. 領養實驗動物3. 關注實驗動物福利的議題4. 支持我們為實驗動物發聲5. 將這文章分享出去參考來源:關懷生命協會-救援實驗犬五十一號:用行動反對動物實驗原文:https://www.interniche.org/ms/node/1735/Thales_Trez2